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金瓜石礦業史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開採後期

1944年(日昭和19年)

美軍逐漸掌握臺灣制空權,金瓜石礦區也隨戰事吃緊而全面停擺。

 

1946年(民國35年)

二戰結束、光復初期,中華民國經濟部成立臺灣金銅礦籌備處,擬定修復、復工等工作。

 

1948年(民國37年)

臺灣金銅礦務局接管金瓜石礦業。黃金經煉製後,由臺灣銀行以官定價格全數收購。在國共內戰爆發、產金成本偏高之下,重啟銅礦開採,並發展「以銅養金」的經營模式。

 

1955年(民國44年)

臺灣金銅礦務局改組為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延續以銅養金策略,持續增加銅礦生產。

 

1971年(民國60年)

位在九份的瑞芳金礦已竭,又因金價低迷,臺陽礦業結束了九份的採金事業。

 

1978年(民國67年)

金瓜石金銅產量漸趨枯竭,臺金公司試圖從坑道開採改為大規模露天開採,並於哩咾地區興建禮樂煉銅廠,進口國外銅砂煉銅,將營運重心由採礦轉至冶煉、加工。

 

1987年(民國76年)

因社會經濟型態轉變,且國際金價偏低,臺金公司不堪長期虧損而關閉。金瓜石近百年的採金歲月至此告終。

 

2002年(民國91年)

在文化保存意識興起,而一山之隔的九份也因觀光熱潮重返繁華之際,臺北縣(今新北市)政府著手整建臺金公司廢礦坑與辦公室等區域,籌設黃金博物園區。

 

2004年(民國93年)

黃金博物館正式開館,以國內首見的生態博物園區模式,志在結合社區力量,將金瓜石地區的礦業遺址、建築遺跡及自然環境等完整保存,並賦予新生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