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金瓜石礦業史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開採全盛期

1896年(日明治29年)

總督府明令禁止採金,再頒布《臺灣鑛業規則》,以雞籠山(今基隆山)為界,劃設東西兩大礦區,以東為「金瓜石礦山」,礦權授予田中長兵衛主持的田中組;以西為「瑞芳礦山」(今九份),授予藤田傳三郎的藤田合名會社。

 

1897年(日明治30年)

田中組與藤田組著手進行礦山開發。

 

1904年(日明治37年)

於本山礦床發現稀有的硫砷銅礦,繼而發現蘊藏豐富銅礦藏量的長仁礦床,金瓜石也從金銀礦山轉為「金銀銅礦山」。

 

1914年(日大正3年)

因產量豐富,臺灣躍升為日本帝國轄下第一大的產金區。同年,基隆人顏雲年租下藤田組於瑞芳礦區之所有礦權,並逐步收購鄰近地區的採礦權,稱霸九份。 **1920年(日大正9年) 顏雲年成立臺陽鑛業株式會社,旗下除了九份之瑞芳金礦,尚有平溪、猴硐煤礦,成為同時掌控金與煤的大企業。

 

1925年(日大正14年)

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金瓜石礦山開發權轉入後宮信太郎主持之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

 

1933 年(日昭和8年)

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收購金瓜石礦區,成立臺灣礦業株式會社,大舉更新設備,於臨海之水湳洞,沿山建造新式的浮選礦場(今水湳洞選煉廠遺址),並修築水湳洞直通八斗子運礦場的輕便鐵路(今臺鐵深澳線前身),進入採礦全盛期。

 

1938年(日昭和13年)

金瓜石礦山創下年產值2.6公噸(約六萬八千九百兩)的紀錄,被譽為「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

 

1942年(日昭和17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金瓜石改以開採軍需之銅礦為主。日軍於此設立戰俘營,前後關押五百餘名以大英國協為主的同盟國戰俘,命其採掘銅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