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金礦的成因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熱水礦化作用熱水礦化作用

熱水礦化作用

金瓜石礦區的岩層主要為沉積岩地層,部分為火成岩體。   

從地質演化的歷史看金瓜石這地區,大約1000至800萬年前,台灣東南方的菲律賓海板塊和台灣島所在的歐亞大陸板塊開始產生衝撞作用,除了在這裡形成許多東北-西南走向的摺皺或逆衝斷層;並且在大約170至90萬年前也發生岩漿活動,形成一些火成岩的侵入岩體和噴出岩體,包括基隆山、武丹山、本山、草山、雞母嶺、新山、九份安山岩體等;緊接著又發生許多南北向的高角度的斷層活動,而火山所造成的熱水礦液便沿著這些南北向斷層,及附近許多平行的小斷層和破碎帶上湧,發生「熱水礦化作用」,因此開始形成金瓜石—九份地區一些主要的金礦體,加上持續的地質構造運動,使得這個地區的陸地不斷地向上抬升,因此,深藏地底的礦體才能夠連同圍岩,整個被抬升到現在的海拔高度。   

於礦體上部的覆蓋岩層,在金礦生成後至今的一百萬年之間,也因為侵蝕作用而被移除,使得部分黃金礦體露出了地表,甚至有許多淺部礦體的黃金礦石被雨水沖到河川之中;因此,金瓜石至九份附近的溪流,甚至遠達八堵的基隆河,才會發現砂金的蹤跡!這也是金瓜石的金礦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開始!

TOP